建设和美乡村 查甜心寶貝包養網擦亮幸福底色_中国网

作者:

分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推动乡村建设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从本期起,本版将陆续推出“乡村建设基层行”系列报道,关注各地推动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临近晌午,山西省武乡县丰州镇代照岭村村民杨菊芬正在自家厨房里忙活着洗菜做饭,她拧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出来的自来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俺们村家家户户用的是自来水,水质和县城一样,水管接到家里,还安装了热水器,冬天再也不怕冻手了。”看着改造好的供水管网,杨菊芬乐呵呵地说道。

随着农村供水工程的不断推进,一条条自来水管串联起农村居民舒适舒心的现代化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是党包養網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对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主要目标。

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乡村规划布局持续优化

农村既是生活空间,也是生产空间。推进乡村建设,既要出行便捷、生活便利,又要服务提质、环境优美;既要让农民群众满意,又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推动乡村建设规划先行,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相应的设施建设,努力让乡村既宜居又宜业。

我国农村地形地貌、风俗文化千差万别,乡村建设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建设和美乡村,基础是规划。为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自然资源部指导县域统筹优化镇村、产业、公共服务等空间内布局,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区域整体优势;为破解乡村规划人才、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自然资源部门逐步完善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推动责任(社区、乡村)规划师下乡服包養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引导和支持规划、建筑、景观、市政、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大幅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

随着中央相关部门的政策落地,各地也结合实际创造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浙江省杭州市推行“驻镇规划师+乡村规划员+乡村规划联络员”的“一师两员”制度,加强村庄规划设计;陕西省富平县推行驻村规划师制度,为村庄建设规划及实施提供现场指导;贵州省建立传统村落工作室首席专家负责制,要求首席专家通过制定技术服务计划,进村入户参与实地调查、示范策划、规划设计、群众工作和建设指导等具体工作。

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上

包養这条路修得太好了!过去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走不了车、过不了人,现在路好走了,村民到工业园区上班也方便了!”提到这条新路,天津市宁河区潘庄镇大贾村村民刘桂泽赞不绝口。刘桂泽口中的新路,是潘庄镇大贾村不久前竣工的大贾南路,起点在大贾村出口,终点在王庄村村界。过去从大贾村到王庄村需要绕行5公里,现在600米道路修通后,办起事来又快又安全,村民们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修一条路,富裕一方百姓。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四好”目标,持续推进高质量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23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0万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6.3万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0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的建成,遍布乡村的通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2023年,工信部持续推动电信普遍服务开展,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0.5%。

物优其流,人享其行。从“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到所有行政村接通宽带,从农村电网设施建设不断升级到农村饮水安全和供水保障成果得到巩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正在不断补上。

据统计,2023年,累计建成28.9万个村级寄递物流包養網综合服务站和19万个村邮站;31.6万户重点对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2.3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

要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不仅要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也要整治提升农村环境,促进乡村“环境美”“生态美”。

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荣山村半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四周种植的竹子、椰子树绿意盎然,靠近可听到轻微的机器运转的声响。村民洪晓波告诉记者,这是正在处理从村里收集过来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通过管道送到污水处理站,污水变成清水,村里环境也变好了。”洪晓波说。

2023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年各地完成新增1.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和800余个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年度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

提升的不止是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随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工作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绝大多数村庄开展清洁行动。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乡村建设既要聚焦“硬件”建设,更要突出“软件”提升。2023年,中央各部门在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水电路气房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硬”条件的同时,也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精神文化产品等“软”供给。

“以前我这病只能去北京,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手术!”家住山西省介休市的王振声兴奋地说起如今看病的变化。“患者需要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这个手术由于难度比较大,以前类似患者都选择去北京的大医院,费用至少要6万多元,但现在这台手术就在我们院里做,患者仅花费3000余元。”介休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孟繁强说。

王振声的疾病在家门口就能治愈,离不开介休市开展的紧包養網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随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记者了解到,全国已累计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区)800余个,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外,2023年,农村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明显增加,农村商贸服务更加优质便利,社会管理服务更加便民高效。据统计,2023年,中西部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市)近7.3万所乡村学校130万教师获得生活补助;农村社区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以农村低收入残疾人为重点,残疾人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具适配等服务需求得到满足;涉农县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农民群众婚丧嫁娶支出负担减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博物馆在多地落成;“村BA”“村超”火热出圈……

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现代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