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9月24日電 題:“算力”束縛“人力”——江蘇數字賦能鄉村振興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巍巍
秋分過后,位于江蘇省啟東市的嘉仕(江蘇)農業科技無限公司基地內,年夜棚擺列齊整,藍莓長勢正好,卻鮮見任務人員。
“我們引進了智能年夜棚,溫度、濕度、風口鉅細等都可以通過mobile_phone精準監測,并同步實現自動卷簾、澆水、調溫、調節二氧化碳濃度等。”基地負責人黃遠兵揚了揚mobile_phone對記者說,300包養行情多畝地只需3名工人就能打理,這批藍莓來歲2月前后采摘,預計總產量可達80萬斤。
嘉仕基地是江蘇依托數字技術為現代農業插上“聰明同黨”的一個縮影。記者采訪發現,隨著數字鄉村和聰明農業的推進,數據“新農資”、mobile_phone“新農具”深度融進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農村文旅等領域,賦能鄉村振興。
位于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的百果園家庭農場是當地較早興建的無人農場之一,農場主王云霞輕點mobile_phone,即可指揮農機無人作業。記者看到包養網價錢,無人農機的指揮中樞實為農機數字化綜合治理平臺,集農情信息遠程監測、智能農機作業監控和可視化數據剖析等效能于一體。
“‘算力’束縛‘人力’,晉陞農業生產效力。”王云霞說,數字技術讓她有余力為周邊種植年夜戶供給耕種管收全部旅程服務,輻射面積近3000畝。
近年來,江蘇聰明農業發展勢頭傑出,智能農機、無人機、包養網水肥一體機等智能裝備加快普及應用。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介紹,該省建設了6個國家級聰明農業創新中間(實驗室),初步構成輻射長三角的聰明農業創新網絡。
從“會種田”向“慧種田”轉變,農產品銷售觸“電”上“網”年夜勢漸成。
徐州市銅山區伊莊鎮馬集村種植金杏2000余畝,以前,果農在鎮域周邊“單打獨斗”售賣,果品雖好卻賣不上稱心的價格。現在,馬集村通過電商平臺統購統銷,將年產量60萬至70萬斤的金杏賣到全國多地,帶動約50戶村平易近“家門口”就業。
“我們家的草雞林地散養,吃的是五谷雜糧,下的是生態營養蛋……”鹽城市亭湖區擁平易近草雞場負責人錢擁明在直播間“叫賣”自家的草雞蛋,訂單系統“滴滴”作響,銷售量持續上升。
“通過鏡頭,直觀展現草雞的生涯環境和飼養過程,收獲顧客信賴,增添農產品銷量。”錢擁明說,直播賣貨成為他和老婆的“新農活”。
近年來,亭湖區鼎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農業新業態、新形式,累計擁有農產品網上營銷主體180多個、網店200多個,銷售特點農產品60多種。
春色怡人,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樹山村游人如織。前來品嘗農家樂的上海游客周敏饒有興致地研討mobile_phone上的“聰明樹山”小法式。“村內景點、停車場、公廁等地位一目了包養然,我們很快就規劃好了幻想的Village walk(鄉村散步)路線,便利快捷。”
樹山村黨總支書記吳雪春說,村里打造聰明鄉村平臺,構建聰明治理、聰明服務等聰明化應用體系,不僅方便了游客,還為鄉村管理注進生力軍。2023年,全村招待游客量達126萬人次,村平易近農副產品總支出超6000萬元,村平易近人均年支出約5.5萬元。
數據顯示,樹山村地點包養的蘇州市近年來推動村級數字化轉型,累計培養信息基礎設施完美、鄉村管理精準有用、鄉村服務高效便捷、鄉村產業特點明顯的聰明農村165個。
發佈留言